一直以來,偶爾都會遇到家長問我們說:「咦?現在打針不打屁股了嗎?」「為什麼?」
一句話:風險高+效果差
肌肉注射打屁股的風險
1. 早年很多打「退燒針」的,打在屁股。導致臀肌纖維化,然後導致青蛙肢。腳都伸不直,而像是青蛙一樣。
2. 打在屁股可能會戳到坐骨神經。傷到神經的風險是相對高的
效果差?
打針打哪裡,會影響效果?
會。因為屁股的脂肪比較多(應該很少人的屁股脂肪少於他自己的手臂或大腿吧@@?),缺乏與免疫辨識相關的細胞。而且疫苗留在脂肪組織的時間越長,會導致疫苗效果越差。
簡單來說,同樣一支疫苗,打在同一個人身上。
如果施打處的脂肪偏多(例如:屁股),那疫苗能產生的保護力是比較差的。
既然打屁股 --> 風險高+效果差。所以現在絕大多數的醫療單位,特別是幫孩子施打疫苗的。都是以施打在大腿或手臂為主了。
孩子健康手冊上的建議也是這樣喔
大家可以翻開手邊的手冊,在102/104頁左右有記載。不同版本頁數可能有差異,但應該在前後頁
以上資訊,供大家參考^^